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
  • 首页
  • 赛事动态
  • 通知公告
  • 竞赛指南
  • 会议活动
  • 证书查询
  • 高校风采
    • 高校赛事新闻
    • 参赛感悟
    • 作品征集
  • 竞赛排行榜
  • 关于我们
    • 赛事简介
    • 竞赛章程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往届回顾
  • 首页
  • 赛事动态
  • 通知公告
  • 竞赛指南
  • 会议活动
  • 证书查询
  • 高校风采
    • 高校赛事新闻 参赛感悟 作品征集
  • 竞赛排行榜
  • 关于我们
    • 赛事简介 竞赛章程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往届回顾
会议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会议活动

智领江苏 · 融创未来 | 首届江苏省人工智能大会胜利闭幕

发布时间:2018-09-10    |  【  大    中    小  】  |  【 打印 】 【 关闭 】

image.png

江苏省人工智能大会在宁召开


9月7-8日,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南京市主导产业推进办公室、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为期两天的首届“江苏省人工智能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召开。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致欢迎辞,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孙春雷,省经信委副主任池宇,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蒋伟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开幕式由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分析与智能计算所所长陈松灿教授主持,来自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知名科学家、产业专家、领军企业家共千余人参加会议。


image.png

江苏省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现场


大会以“智领江苏·融创未来”为主题,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探索江苏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之路和发展模式,对如何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行深入探讨。 


image.png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周志华教授致辞


周志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全世界对人工智能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三次谈到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并强调要推进“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江苏省和各部委也制订了人工智能相关的规划和计划。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蓬勃发展。 去年8月28日,在江苏省科协的指导下,在省科技厅、经信委、民政厅等部门的支持下,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正式成立。学会成立一年来,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事业不断取得进展。今天举行的首届江苏省人工智能大会,是学会成立一年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这次大会,希望能全面展示江苏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和科技成就,促进省内外人工智能领域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推动江苏省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


image.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致辞


王卫明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从企业培养、核心技术攻关、应用示范、创新平台建设以及产业基地打造等多方面精准施策,人工智能产业加速集聚发展、特色凸显。他指出,未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工信部将重点从聚焦关键技术产品创新、深化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持续跟踪完善政策体系四个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希望江苏紧抓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上新台阶。


image.png

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 副主席孙春雷致辞


孙春雷在讲话中指出,江苏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人员遍及全省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拥有多位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加快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服务江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江苏省科协吸引国家级学会资源主办大数据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并推动院士专家编写《人工智能导论》《云计算导论》《大数据导论》等系列丛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省人工智能学会作为省科协所属的年轻学会,成立一年多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服务功能、紧密融入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希望,省人工智能学会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加快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创新搭建各类服务平台,更加紧密地引领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全力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持续集聚国内外高端学术资源,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品牌;研究解决我省发展人工智能的瓶颈问题,助力江苏人工智能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


image.png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池宇致辞


池宇对全省人工智能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江苏已初步形成涵盖人工智能平台、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江苏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活跃,约有360家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相关业务,2017年全省相关业务收入达230亿元左右。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发展以基础技术开发平台、应用性支撑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主的人工智能平台;以理论与算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为主的人工智能软件产业;以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智能机器人和其他智能装备与产品为主的人工智能硬件产业;以智能通用系统、智能制造系统、行业应用系统为主的人工智能服务型企业。力争通过完善基础条件、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动集聚发展、强化应用牵引、强化人才支撑、营造发展环境等多项措施,培育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image.png

南京经开区副主任蒋伟介绍中国(南京)智谷发展情况


蒋伟介绍了中国(南京)智谷发展情况。南京经开区近年来一直瞄准打造“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国家人工智能众创基地”这一目标,加快引进人工智能研发机构、龙头企业、领军人才,完善人工智能创业创新生态体系,推进建设“中国(南京)智谷”,已形成“一谷、三园、多平台”的载体格局。同时,南京经开区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未来3年的主要发展任务,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新地标。


image.png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松灿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IEEE/IAPR Fellow、CCF会士陈熙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CCF会士陈恩红,南京大学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吴建鑫分别从人脸感知及其展望、互联网应用的智能分析方法与实践、深度学习实践—庖丁解牛与盲人摸象等角度针对当下人工智能的热点研究作精彩报告。


image.png

陈熙霖教授作“人脸感知及其展望”报告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机交互中的机器不仅需要知道交互的命令和对象,还需要了解这些对象的状态,因此对人脸的多维度感知也就成为未来智能机器的必备能力之一。陈熙霖教授在报告中对人脸感知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分享了近年来在人脸感知与分析方面的工作以及对未来研究和应用的思考。


image.png

陈恩红教授作“互联网应用的智能分析方法与实践”报告


近些年,人工智能方法与互联网结合下的应用和研究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新热点。陈恩红教授在报告从互联网金融商务和在线教育这两个新兴领域中介绍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工作。


image.png

吴建鑫教授作“深度学习实践—庖丁解牛与盲人摸象”报告


深度学习是目前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领域最热门、也是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实践效果最好的方法。然而,深度学习,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吴建鑫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其研究组在CNN深度学习方向上两个方面的实践:庖丁解牛与盲人摸象。

image.png

大会产业论坛及专业分论坛现场


大会除设置主论坛外,还围绕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AI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与无人机、智能网联车、智能传感器与芯片等AI热点应用,设有产业发展论坛和8个前沿专业论坛。


image.png

省经信委副主任高清出席专业论坛并致辞


省经信委副主任高清出席无人车驾驶环境感知与理解论坛,他在致辞中指出,自动驾驶汽车是抢占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突破口,江苏省作为我国科技产业、人工智能产业与汽车工业大省,具备发展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突出优势,江苏省将全力以赴,服务于国家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汽车强国的发展战略,树立江苏省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军地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集群。

image.png

省经信委软件处、产业政策处、科技与质量处领导出席产业论坛并讲话


省经信委软件处处长张北虹出席产业发展论坛并致辞,产业政策处处长卢载贵、科技与质量处李凯分别作了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战略布局和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解读的专题报告。


image.png


为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打造江苏省优秀人工智能产品“金名片”,“AI之夜”颁奖晚会期间还特别发布了由省科协指导,省人工智能学会、省计算机学会、省软件行业协会等联合组织专家评审的“江苏省优秀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入围名单,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UI全链路智能对话定制开发平台”等30个产品(应用)榜上有名。


image.png

AI人才招聘与人工智能展区


大会同期设置了AI人才专场招聘会,促进人才与用单位招聘需求精准对接,同时设立人工智能展区,集中展现江苏学术界、产业界优秀创新成果和产品。

image.png

志愿者工作花絮


上一篇:

第二届江苏省人工智能大会在宁举行

下一篇:

暂无

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
版权所有 ©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组委会 苏ICP备20008440号-10
官方微信